水果还分世代?这VC值一代更比一代高

栏目:食品新闻 发布时间:2018-03-21
分享到:

余甘,又名滇橄榄、油甘子等,其果鲜食果肉饱满酥脆,入口酸甜而微涩,回味甘甜,故名余甘。余甘果含有维生素C与SOD等活性物质,每100克余甘鲜果含维生素C500-1841毫克,是猕猴桃的4倍,柑桔的25倍,在印度有“圣果”之称,在闽南亦有:“甘回味甜,越吃越少年”的美誉。

余甘是一类分布很广的野生水果,我国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的南方诸省是余甘的主要产区。它与树莓、野生葡萄、刺梨等均属于第三代水果。第三代水果指的是目前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生长在远离城区和工业污染“源”的山果和一些新开发的水果。

 

水果的栽培历史和开发利用程度,是我们划分不同水果时期的主要依据。第一代水果被人类栽培时间最长,利用率最高,它们为人类提供糖分和维生素的最早时间可追溯至千年之前。遍身平滑光亮,皮球似的讨人喜欢的大苹果、黄澄澄的梨、甜滋滋的桃等“家常”水果,便均在第一代水果之列。

 

而备受青少年和家庭喜爱的的猕猴桃、无花果、草莓等滋味甜美的水果则均为二代水果,这些水果的种植面积虽然远比不上第一代水果,但受到的喜爱却不比第一代低,它们以或热烈、或奇异、或独特的外表和芳香虏获了千万人的视觉和嗅觉,带你进入“神奇魔幻”的水果世界。

 

与第一和第二代的水果相比,个头似葡萄大小的余甘、刺梨等第三代水果经常被人们看作小果或野果。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早期就已经发现多数的第三代水果因为某种或多种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突出的酸、涩、苦等独特口感,让人难以直接食用。

以余甘为例,现代研究发现,余甘中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抗氧化性,能有效抵御生物氧化作用,清除活性氧,对肌肤的美白、防晒起到促进和保护的功能,因此被大量应用于各类化妆品和护肤品之中。但富含酚类化合物的水果会具有明显的“涩味”感,这是因为它会与水溶性蛋白(如唾液蛋白)发生化学反应,使唾液失去润滑性,舌上皮组织收缩,有干燥感,产生涩味。红葡萄酒中就含有较多的酚类化合物,它可以帮助葡萄酒建立“骨架”,使酒体结构稳定、坚实丰满,也会使人在品酒时感到口腔干涩,口腔黏膜出现褶皱感。

 

各地的研究数据表明,余甘、刺梨等第三代水果的营养价值是前两代水果的数倍甚至几百倍。余甘仅维生素C一项的平均含量就是猕猴桃的3-5倍,柑桔的100倍,苹果的160倍。国际市场对第三代水果的需求量正逐年增长,余甘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 指定为向全球推广的保健植物之一,并在欧美各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被称之为“黄金果”。

余甘果酸涩、回甘的口感问题一直是其深加工产品品类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其营养含量过高和珍贵的药用价值难以让人舍弃,食品生产者们便从转换传统食用方式的角度入手。生产者们影响了消费者食用水果时要求个大、色鲜、香脆、味甜、水份多的传统习惯,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保留了余甘原有的营养成分,将其低温冻干整粒粉碎成粉,或压片附膜等方式改良、屏蔽口味食用,以获取余甘的营养价值。

 

经低温冻干粉碎而成的余甘子粉和余甘含片,因其所取原料的“卓越性”,一般不再含有人工合成维生素C,或不含人工色素,余甘产品中的维生素C来源于新鲜余甘果,属天然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