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乙烯调控种子休眠新机制

栏目:食品新闻 发布时间:2019-03-11
分享到:
日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秀团队,同德国马普植物育种所、弗莱堡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乙烯调控种子休眠形成的新机制。

日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秀团队

同德国马普植物育种所、弗莱堡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

揭示了乙烯调控种子休眠形成的新机制

对开展优化育种

减少作物种子穗发芽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关成果于3月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植物细胞》上


以往研究表明

种子休眠受多种植物激素调节

除广泛报道的脱落酸和赤霉素外

乙烯也在种子休眠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对其分子机制知之较少

在该研究中

科研人员利用图位克隆技术证实

拟南芥的一个种子休眠突变体rdo3

是由乙烯受体ETR1突变功能缺失引起的


在该突变体中

乙烯响应因子ERF12表达上调

其表达的蛋白ERF12可以结合种子休眠关键因子的启动子

并通过招募抑制因子抑制其表达

进而负调控种子休眠


穗发芽是指农作物种子在收获前

由于潮湿天气诱发的在母体植株上发芽的现象

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及加工食品品质

是一种世界性的灾害

防止穗发芽发生的有效途径

是使种子成熟后保持适度的休眠

使其既不会发生穗发芽现象

又不至于因休眠过深影响田间出芽率